在這場聚焦行業安全與智能升級的權威盛會上,第六鏡科技首次亮相即成為焦點——其發布的AI安全生產監管平臺,以“行業專屬大模型+高性能邊緣算力”為核心,打造出國內首個覆蓋“感知-預警-溯源-管理”全流程的閉環安全防控體系,為石油石化行業安全管理帶來突破性進展。


第六鏡科技受邀發表主題報告
一、行業痛點凸顯:石油石化安全監管亟待 “破局”
在石油石化行業領域,安全監管長期面臨多重挑戰,這也是本次 HSE 大會的核心討論議題之一:
1、人工監管低效:依賴現場巡查與事后視頻回放,違規行為難以及時發現,隱患整改存在滯后性,無法實現事故 “預判預防”。
2、傳統 AI 適配性差:通用 AI 算法誤報率高,需人工反復核驗;部分云端監管方案存在 3 秒以上延遲,高風險場景下響應不及時,且關鍵數據上云存在安全隱患。
3、算力與場景不匹配:小場景監管缺乏高性價比算力硬件,大規模廠區多攝像頭并行分析時,算力不足導致檢測卡頓,難以覆蓋吊裝、勘探泵、焊接等核心場景。

二、破局方案:大模型 + 高算力魔盒,構建 “感知 - 預警 - 管理” 閉環
針對行業痛點,第六鏡科技推出 “算法定制化 + 算力本地化 + 管理閉環化” 的 AI 解決方案,核心亮點集中在行業專屬大模型與鏡界魔盒系列硬件兩大創新。
1. Nervhub-SPC 大模型:讓 AI “懂” 石油石化安全
基于3000 余個安全管理場景、330 億參數樣本訓練,第六鏡研發出石油石化行業專屬的 Nervhub-SPC 安全管理大模型,創新 “小模型初檢 + 大模型復核” 模式:

降誤報提精度:大模型深度推理能力使檢測準確度達 97%,較傳統小模型(最高 90%)顯著降低誤報率,減少人工核驗成本。
靈活適配場景:支持 “純小模型”“小模型 + 大模型”“純大模型” 三種模式,既能滿足單一場景快速檢測,也能應對復雜環境下的高精度需求,比如吊裝區人員違規識別、油氣區火焰煙霧監測等。
零代碼快速迭代:通過 Nervhub AI 生產平臺,普通人無需代碼基礎,幾小時即可定制專屬小模型,較傳統 14-21 天的開發周期大幅提速。
2. 鏡鑒魔盒 MAX:填補高算力本地化監管空白
針對不同場景算力需求,第六鏡推出鏡鑒魔盒系列硬件,其中鏡鑒魔盒 MAX為大規模廠區監管提供核心算力支撐:

超高算力:算力達上萬 TOPS,每分鐘可處理 1076 條違規報警,支持上百路視頻流同時分析,適配煉油廠、海上石油平臺等大場景。
本地化高效運行:邊緣計算設計降低網絡帶寬依賴,毫秒級響應設備異常、人員違規等風險,避免云端延遲問題;同時保障數據不外出,解決企業數據安全顧慮。
高性價比覆蓋:除 MAX 外,還有算力 6TOPS 的 H1(適配 12 路攝像頭)、32TOPS 的 H2(適配 96 路攝像頭),滿足小范圍、低成本的監管需求。
3. 全流程閉環:從檢測到整改的 “一站式管理”
平臺以 “1+N” 架構整合數據(“1” 個可視化管理中樞 +“N” 個子系統),結合無人機、巡檢機器人、氣體傳感器等硬件,實現 “實時預警 - 聯動響應 - 閉環整改”:

快速響應:人員突發倒地、管道泄漏等風險觸發后,100 毫秒內啟動現場聲光報警,同步推送信息至管理人員移動端。
精準定位:槍球聯動功能可快速鎖定違規人員或隱患位置,避免人工排查耗時。
數據驅動:通過領導駕駛艙呈現安全數據,助力企業優化管理策略。
三、行業意義:第六鏡賦能石油石化安全監管 “智能化轉型”
本次大會上,第六鏡的解決方案不僅驗證了 AI 技術在石油石化安全領域的落地能力,更凸顯其在細分賽道的領先地位:
技術壁壘顯著:作為 2014 年成立的計算機視覺全棧 AI 服務商,累計申請知識產權 300 余項,服務超 300 家行業客戶,700 余個 AI 場景落地,其中石油石化領域的吊裝、勘探等方案已形成成熟案例。

推動行業標準:解決方案已在石油石化吊裝、勘探等場景落地多個項目,通過 “邊緣端 AI 協同 + 專用硬件適配 + 閉環管理”,為行業提供了一套 “拿來即用、按需調整” 的智能化方案,推動安全管理從 “經驗驅動” 轉向 “數據驅動”。
國產替代標桿:自主研發的算法與硬件打破國外技術依賴,符合國家能源領域智能化、國產化發展方向,未來將進一步深挖場景數據價值,迭代升級解決方案。
未來,第六鏡科技將持續以石油石化行業需求為導向,深挖場景數據價值,迭代升級 AI 技術與產品,助力行業突破安全管理瓶頸,筑牢石油石化閉環安全防線。
第六鏡科技展位實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