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物探大港物探處儀器設備服務中心有這樣一句話:“有問題找李建,再大的問題也能辦。”李建是這個中心的技術支持負責人,是電子設備維修行家。
今年35歲的李建在生產一線摸爬滾打14年,從爆炸班操作員到儀器組組長,一路走來十分不易。李建說:“在技校上學時,我就有鼓搗電路板的愛好,參加工作后這個癮頭更大了。”最初,他是自己維修爆炸機、焊接線路,后來改行成為儀器操作員。
他勤于動腦,勤于動手。一次施工中,所用儀器的定向、全向兩種天線都無法達到要求,李建把兩種天線組合使用,經實踐檢驗,效果良好。此舉突破了該儀器設備的使用瓶頸,許多儀器人員都來取經。
李建的工作臺上擺放著目前使用最多的408儀器和428儀器,他一有時間就琢磨。一線儀器出現問題,他根據型號即可判斷故障原因、提出解決方法。
2012年夏季,大港物探處17套備用交叉站出現問題。這意味著一旦一線交叉站出現故障,儀器設備服務中心沒有備用品,生產勢必會受到影響。按照以往的做法,一般是將儀器送到國外修理,往返時間最短是半年。且不說維修費用,僅時間就耽誤不起。必須盡快把出現問題的交叉站維修好。由于以往都是外送維修,儀器設備服務中心很多人沒有維修這種交叉站的經驗。李建帶著助手測量設備,查閱資料,3天后鎖定了問題原因。大家精神為之一振。原來,由于電源線升級過程中出現問題,導致儀器無法工作。最終,李建利用向串口下載通信協議排除了故障。從接手此次維修任務到解決問題,李建僅用半個月時間,在國內高端儀器維修領域創造了奇跡。
李建對工作的投入程度相當高,忙起來往往錯過班車,錯過飯點兒。最后他想出了一個法子,就是通過程序來控制工作用電,到了時間他的工作室會自動斷電,以此提醒自己暫停工作。
大港當地的許多五金店老板對李建很熟悉,知道他愛搞技術革新。最初,李建都是自己花錢購買零件,少則幾十多則上千。合作多了,五金店老板們采取賒賬的方式支持他的工作。他們說:“李建干這事兒靠譜。小兄弟進步了,我們心里也高興。”
在儀器設備服務中心創新工作室,有1/4的項目是李建主持的。2012年,李建被評為東方物探先進工作者和東方物探青年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