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不卡码一区二区三区 _日本小视频在线_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_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非有機的幔源油氣 豐富的深部資源

   2011-05-13 石油石油

72

       中國石油網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在接受采訪時說,幾十年來,中國深層古生代海相油氣成藏,一直是國內外石油地質專家、學者十分關注的問題。我國古生代海相沉積分布十分廣泛,以華北、華南、塔里木、準噶爾等地塊發育最佳。深部油氣勘探接連獲重大突破的實踐表明,蘊藏于地球深部的非有機幔源油氣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

  我國深部油氣的重大突破

  1969年2月11日,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指出:我們現在找出來的油田都是中、新生代的,難道我們的古生代就沒有油嗎?美國有一半大油田在古生代,蘇聯的第二巴庫也是泥盆系的,非洲的阿爾及利亞、利比里亞的大油田也是古生代的。我們要在古生代蓋層平緩、褶皺緩和的地區集中力量試驗一下……從戰略上講,我們要選一個地方,早一點打開一個缺口。

  康玉柱說,按照李四光的預見,1970年初,我國科學家運用地質力學理論,在塔里木盆地開展了油氣地質調研和油氣遠景的評價工作。此間,康玉柱等人首次提出上古生代的石炭系、下二疊統海相泥質巖、碳酸鹽巖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生油巖,并指出塔里木盆地是我國重要的大型含油氣盆地之一。此后,發現了著名的新疆塔里木大油田。1978年,在進行塔里木盆地評價和選區的研究中,他們進一步提出寒武—奧陶系碳酸鹽巖是該盆地的重要生油、儲油巖系,還指出要注意在盆內古隆起上尋找古生界古潛山型油氣藏(田)。1980年底,康玉柱等人根據地質力學理論、低級次扭動構造控油的理論和地震勘探的新成果,在塔北沙雅隆起雅克拉構造上部署了沙參2井,并于1984年9月,鉆至井深5391.8米的奧陶系白云巖時喜獲高產油氣流,日初產原油1000立方米,天然氣200萬立方米,從而實現了中國深層古生代海相碳酸鹽巖油氣田的首次重大突破。從此,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查工作便有了歷史性的轉折,進而拉開了在塔里木找大油氣田的序幕。

  很多專家認為,沙參2井是我國石油天然氣勘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當時的國務委員康世恩說:沙參2井高產油氣流的發現,是一個大大的突破,也是我國最深的一口高產油氣井。之后,在塔里木盆地連續找到了多個古生界油氣田,1990~1997年,又發現了我國第一個深層古生代大油田——塔河大油田。

  深層油氣資源十分豐富

  深部油氣勘探連獲重大突破,表明我國深層油氣的資源十分豐富。康玉柱說,若依照干酪根熱解成油三個階段的模型而言,石油生成最大深度應該是4000米,而4000米以下只有天然氣,可是實際并非如此,6000多米處仍有石油存在。自沙參2井在奧陶系白云巖獲突破后,幾年來國內外油氣勘探多次獲得新發現,在6000米以下發現了多個大油氣田。

  為了說明我國豐富的深層油氣資源情況,康玉柱舉例說,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塔河油田沙112井、中奧陶統灰巖的深度達6480米,日產油239立方米,氣3.5萬立方米;塔深1井8408米有液態烴;TP2井6835~6925米中奧陶統灰巖中試獲高產油氣流;塔中地區塔中45井6297.5米的中奧陶統灰巖處產油361立方米,氣28萬立方米;在庫車坳陷北部的烏什凹陷的烏參1井6038~6052米白堊系砂巖試獲高產油氣流;西南坳陷區內的桑珠1井于6820米石炭系白云巖中見良好油氣顯示;葉城坳陷柯克亞油氣田的柯深1井6389米古近系試獲高產油氣流,日產油104立方米,天然氣13.68萬立方米,滿加爾坳陷部羊屋2井于上奧陶統6450~6468米處試獲高產油氣流。準噶爾盆地昌吉坳陷北坡永1井5900~6100米侏羅系試獲工業油氣流;松遼盆地大慶油田徐家圍子徐深21井4273米下白堊統獲高產天然氣流,日產氣41.43萬立方米;四川盆地東北地區普光大氣田埋深6000米處有大量天然氣工業氣流。

  “上述諸多事實均表明深層油氣資源潛力巨大。”康玉柱說,我國東部的古生界、海域的中古生界、南方的下古生界、西北地區的古生界,特別是塔里木盆地的下古生界、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河西走廊地區及東北地區的上古生界等深部的油氣資源十分豐富,都將是今后尋找大油氣田重要的領域之一。

  豐富的幔源氣——二氧化碳

  康玉柱介紹說,幔源油氣就是在地幔流體上涌到地殼過程中經合成反應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氣,地球從內到外是由地核、地幔、地殼組成的,地幔猶如裹在地核外的“雞蛋清”。他說,二氧化碳是幔源天然氣的一種,在我國東部從南到北一帶非常豐富。如1983年10月,江蘇蘇北地區發現了黃橋二氧化碳氣田,其二氧化碳純度高達98%,探明加控制儲量為260億立方米,成為亞洲最大的二氧化碳氣田。此外,松遼盆地的萬金塔二氧化碳氣田,徐家圍子二氧化碳氣田,廣東三水盆地、南海盆地等的二氧化碳氣田,形成了我國東部二氧化碳的南北聚集帶,在環太平洋成礦帶占有重要地位。

  研究證實,東部地區的二氧化碳氣是典型的無機成因天然氣,它是通過深部斷裂作為運移通道,從地球深部或上地幔涌入地殼淺部而聚集成藏的。深部所有無機成因的天然氣必須經歷此過程,而達到有效聚集,因此,無機成因天然氣的運移、成藏過程與深部斷裂通道具有時間與空間上的密切關聯。

  豐富的幔源氣——碳氫化合物

  近十年來,專家學者還發現以其他形式存在的無機成因天然氣,如太陽、外行星及其他衛星等許多天體中有大量碳氫化合物。康玉柱舉例說,慧星尾端有固體甲烷,土衛6號上的甲烷很普遍,墜落在地球上的球粒隕石中富含揮發成分的碳氫化合物,其成分類似于地幔和星云凝聚物。因而有學者認為,地球演化和氣圈形成初期,甲烷可作為一種“化石氣”,并保留于地幔和上地殼中,作為以后沿超殼深大斷裂向盆地運移的無機甲烷。

  世界上每年都有大量的火山噴發,經測定,其氣體中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很重的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屬甲烷分解而成。一般認為來自于地殼和地幔沿斷裂上來的金剛石包裹體中,封存有類似油的化合物。裂谷帶之上的湖水或海水中甲烷含量很高。東非大裂谷中的基伍湖底層水中就含有大量的甲烷,其單位體積水中的甲烷含量比水體其他部分大1000~10000倍。而且湖底幾乎沒有沉積物,整個湖區由新的火山巖組成,湖岸還有活火山存在。該湖位于目前仍有活動的大裂谷帶,此裂谷帶延伸到了紅海,1984年有學者發現從紅海底噴出的熱鹵水中也含有大量的甲烷。

  康玉柱說,豐富的幔源稀有礦物質也不斷被人們發現。在伏爾加—烏拉爾含油區的韃靼隆起處鉆的兩口井,穿過基底以下2000~3000米,在前寒武紀花崗巖和變質巖中,發現輕質油、瀝青和烴氣;在科拉半島上鉆的11.6千米超深井,于結晶巖中發現瀝青包裹體和含有高濃度的烴、氮氣和氦氣的鹽水流;在塔里木盆地沙參2井奧陶系白云巖的高產油氣流中氦氣含量很高;麥蓋提斜坡的麥3井石炭系高產油氣流中含豐富的氦氣。這些均證明深部—上地幔含有豐富的非化石天然氣。

  采訪結束前,康玉柱院士指出,探討非生物油氣的地質基礎理論問題和資源前景,是當前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之一,該領域已取得的進展令人鼓舞。我們要改變傳統觀念,創新知識和理論,拓展我國油氣資源的勘探領域,改善能源結構,從而推動我國石油石化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說,要以創新精神探討非生物油氣的地質基礎理論問題和資源前景,拓展我國油氣資源的勘探領域。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說明  |  隱私政策  |  免責聲明  |  網站地圖  |   |  工信部粵ICP備05102027號

粵公網安備 44040202001354號